“三三三”工作法建起咸阳党群“连心桥”→
时间: 2025-09-11 15:28:24
来源: 咸阳日报
作者:
返回列表
突出“三化标准”,建强党代表履职平台。阵地建设标准化。依托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公共服务场所等,按照“五有五公开”标准,建立党代表工作室,全面提升党代表工作室软硬件基础。目前市、县两级建立各类党代表工作室137个、驻室代表3682人,全市13个县市区125个镇(街道)实现全覆盖。代表驻室固定化。研究制定《关于做好各级党代表编组工作的通知》《关于镇(街道)党代表工作室驻室代表编组的通知》,指导各县市区委组织部按照属地管理和就近原则,领导干部党代表结合指导个人基层党建、乡村振兴联系点或本单位乡村振兴定点帮扶村工作,生产和工作一线党代表结合优势和特长,将各级党代会代表分组编排,实行全国、省、市、县、镇五级党代表混合编组,确保党代表驻室工作全覆盖。实行领导干部党代会代表巡回驻室、生产和工作一线党代会代表固定驻室。日常管理规范化。完善党代表工作职责、联络员职责、工作流程,严格落实登记、接待、处理、回复、反馈、归档的“六步工作法”,实现接待党员群众工作全程有记录、问题不遗漏、逐项抓督办、结果有反馈。截至目前,组织党代表常态化开展组团接待党员群众活动,探索推行“定期接访—问计于民—汇总梳理—现场办公—跟进落实”新模式,先后收集党代表意见建议1200余条。
开展“三项活动”,为一线代表充电赋能。请上来谈,“面对面”谈出“好建议”。围绕“增进了解,做好服务”主题,根据“代表权利与职责、代表工作方式、代表联络服务和管理、领导和保障”等章节内容设置谈话提纲,先后邀请600余名生产和工作一线党代表开展座谈,了解代表思想、学习、工作、履职情况,听取代表对党联工作意见建议150余条,征集政府民生实事建议项目300余个,对基层党建、交通出行、市容环境、教育医疗等方面各类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党代表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参谋助手作用。沉下去访,“接地气”访到“真情况”。以“走访交流,共同提升”为主题,在党的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领域挖掘一批有影响力、代表性强、履职作用发挥好的党代表,选树模范标杆,并组织同行业领域党代表开展走访观摩学习50期次,全方位、近距离学习相关经验做法,对标自身查找不足,取长补短、共同提升。送出去学,“强培训”学好“硬本领”。围绕“开阔视野,增强本领”主题,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县域经济、乡村振兴、社区党建、城市治理等重点工作,分级分类举办生产和工作一线党代会代表专题培训班,依托干部教育培训相关班次,开展“送出去学”活动,帮助提升履职能力。
创新“三种模式”,发挥联系服务效能。构建“决策参与”模式。制定《关于认真落实党代会代表任期制进一步发挥党代会代表作用的通知》和党代表驻室开展活动、列席重要会议、提案提议、视察调研等具体《办法》,积极拓宽党代表参政议政通道,建立党代表重大事项审议制度,邀请党代表列席重要会议,就涉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党的建设、突发重大事件和处置结果等重要事项,征求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促使党代表成为推动多方工作进展的重要力量。共组织党代表调研视察320余次,列席重要会议350余人次。构建“连心桥”模式。探索建立部门联动协调解决问题等机制,推动党代表履职从“室内”向“室外”拓展,延伸履职服务链条。全市党代表工作室主动约访走访群众,开展环境整治、防止养老诈骗宣传等,收集民情民意,充分发挥党代表“听民声、传民意、解民忧”的作用,让党代表成为党员群众的贴心人。构建“先锋”模式。各级党代表根据工作领域和专业特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在党的建设、乡村振兴、社会服务以及相关领域办实事、贡献力量,协调解决急难愁盼问题616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