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从蓝图到实景 点燃协同发展“强引擎”
时间: 2025-07-07 14:41:55
来源: 咸阳日报
作者:
返回列表
4月16日,市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西安—咸阳一体化工作。
会上提出,要系统把握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方向,聚焦“七个一体化”重点任务,坚持整体协同推进,统筹主城区、功能组团和县区使命定位,坚持全市域梯次推进,构建交通圈、科技圈、产业圈、生活圈、生态圈。
规划引领,点燃发展引擎。
今年以来,咸阳坚持规划统筹,实施“一张蓝图”,制定《咸阳市2025年度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暨西安都市圈建设工作要点》,落实《西安—咸阳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与西安市共同编制“两市一区”毗邻区域详细规划、《西安—咸阳市政道路互联互通专项规划》等专项规划。
目前,西安—咸阳一体化规划管理数据平台贯通建设已完成数据对接共享,西安市相关数据服务配置已纳入咸阳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为进一步加强“两市一区”重点板块一体化规划发展衔接打好坚实基础。
在此基础上,咸阳持续加强“两市一区”多层级交流,积极开展常态化沟通对接和务实合作,共同研究确定年度8个方面32项合作事项。还建立干部交流挂职机制,选派10名干部赴西安市相关部门交流学习,派驻10名同志赴交大创新港驻点办公,推动工作同频共振。
6月12日,西兴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航拍照片。该项目建成后,将提升西安—咸阳区域交通服务能力,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咸阳融媒全媒体记者 周季 摄
以规划为蓝图,一系列核心工程蹄疾步稳推进。
作为推进西安、咸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标志性工程,西兴高速改扩建工程项目是连接西安绕城高速与连霍高速的重要通道。
当前,项目全线建设正掀起大干热潮,各大关键工点取得全面突破。
随着西兴高速改扩建工程项目的稳步推进,西咸一体化交通网络将持续完善,推动西安、咸阳和西咸新区“两市一区”群众告别“双城记”、迈向“同城化”,助力两座千年古都相向发展、活力焕发。
今年,咸阳聚焦发展所需、群众所盼,组织实施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十大示范性工程,协同推进世纪大道综合改造、咸北大道、秦皇北路、韩非路、渭河南岸河堤路东延段南半幅等5条互联互通道路建成通车,开工建设秦盛大道东延、文兴东路等,完成建设西兴高速改扩建安谷路等3座预留桥梁,实现两市“毛细血管”的无缝衔接。加快彩虹一路跨渭河大桥项目建设,朝阳二路下穿咸铜铁路隧道、二厂路下穿陇海铁路隧道等工程建设以及秦皇路提升改造,进一步畅通主城区“内循环”,辐射带动整体工作突破提升,使发展成果让群众可感可及。
纵深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在交通路网互联互通的基础上,重点还在于产业协同发展、重点产业链科学布局。
6月20日,在泾阳县德普赛科精密计量设备产业基地小型设备调试车间,检测员正在对一台台高精度坐标测量机的精度和性能进行检测。
“项目于6月初建成投产,主要生产精密计量检测设备,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精密计量设备产业基地,目前,第一批产品已正式下线,下半年产值预计达到3000万元。”西安德普赛科计量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代满仓说。
这样一家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选择从西安到泾阳落户,既有企业自身原因,更看中了泾阳处于西安都市圈核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这一关键因素。
这是咸阳抢抓西安都市圈发展机遇,做实“西安制造、咸阳配套”“西安研发、咸阳转化”文章的生动实践。
今年,咸阳大力支持两市龙头企业开放产业链和供应链,提升平台发展能级,推动咸阳高新区在全国排名进位、咸阳经开区晋升国家级,加快县域园区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东部和西安产业转移承载能力。
同时,探索推进“企业异地迁移、保留原有名称”改革试点,促进两市企业跨区域自由流动。加快共建“西安都市圈产业大脑”平台,共享区域产业发展各类信息,引导产业资源合理布局,推动都市圈产业全域统筹。
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上,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支持西北橡胶、彩虹股份等龙头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支持共建跨区域创新联合体、“科学家+工程师”团队。推进“三项改革”拓面提质增效,鼓励西安、咸阳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成果优先就地转化。
在人才引育方面,咸阳持续优化政策,深化拓展“校招共用”模式,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积极搭建“产学研用金”融合发展平台,实现人才、科技、产业全面融合。
同时,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西安—咸阳一体化教育联盟合作,促进异地投资企业及高端人才享受西安同城化优质教育资源。深化医疗卫生合作,推动两市医疗机构开展专业建设、专科共建、人才进修、科研教学、对口帮扶与指导等协同合作,共建西安—咸阳专科联盟。
携手共进,同心筑梦。在协同发展的浪潮中,西安、咸阳这两座千年古都,正共同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将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